|
 |
森林遊樂區
全區都是遍佈隆起的珊瑚礁,為熱帶雨林和季風林植群之混合體,遊覽據點中以仙洞、銀龍洞及石筍寶穴之鐘乳石、石筍最具特色及觀賞性,另有銀業板根、一線天、觀海樓及垂榕谷最受遊客歡迎。
|
|
 |
大尖山
大尖山海拔高318公尺,其形狀隨眺望角度不同而各異其趣,為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標誌。可由墾丁牧場及賓館循步道遊覽,山頂上視野良好,碧綠的牧場、清澈的南灣海域、貓鼻頭、鵝鑾鼻沿線各據點皆可一覽無遺。大尖山、青蛙石等在地質學上為墾丁層泥岩層裏夾帶的外來岩塊,其中部份竟是源自海洋深處的地殼碎塊。這些塊體夾雜在泥岩層中,由於岩性遠較周圍的泥岩堅硬,經過長期侵蝕後突露而成為獨立山峰。
|
|
 |
社頂自然公園
位於墾丁森林遊樂區的東方,本區為原始之高位珊瑚礁群,多為原始珊瑚植被,地貌崎嶇多變,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完整的珊瑚礁森林生態系,也是最具規模的石灰岩台地地形景觀之區域,可見到鐘乳石、石筍、石柱等石灰岩洞的精髓。全區以長達13公里的步道銜接,設有賞景休憩亭和解說標示,一切景觀以原始原貌呈現。
|
|
 |
青年活動中心及青蛙石
青年活動中心採閩南式傳統建築,擁有三合院、三落院、四合院等不同造形的老式屋舍,提供青年朋友能親身體驗我國傳統居住環境的機會。東側有一外來岩塊,奇形怪狀,宛如一隻正要跳躍下海的大青蛙,因此有「青蛙石」之稱。青蛙石及其四週為帶有小圓礫的火山岩所形成,可見到海蝕凹壁及珊瑚、貝殼化石等地形景觀。
|
|
 |
船帆石
船帆石位於墾丁與鵝鑾鼻之間,可見到一巨石矗立於海中,遠望似艘即將啟碇的帆船,因而得名。係由附近台地上方滾落至海邊的舊期珊瑚礁石,因其岩質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堅硬,故能長期屹立海中。這塊保護區佔地約2公頃,擁有各類珍貴的熱帶樹種,如蠟樹、棋盤腳樹、白水木、銀樹、瓊崖海棠等,學術研究價值頗高。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將此地劃為生態保護區,僅供學術研究,一般遊客禁止進入。
|
|
 |
砂島
砂島為一小海灣,附近海域之貝殼、珊瑚長期受海水侵蝕,被擊碎研磨形成之細砂堆積於灣內,而形成名聞國內外之「貝殼砂灘」。貝殼砂灘色澤亮麗、晶瑩剔透、美不勝收。由於可作為項鍊、牆面裝飾品等,故曾引起淘砂熱,遭到商人大量挖採,外銷夏威夷、日本等國家,使這片罕見的砂灘面臨消失的厄運,目前已列為生態保護區,禁止挖採以保存這片上天賜予的自然美景。
|
|
 |
鵝鑾鼻公園
鵝鑾鼻公園位於台灣最南端,以燈塔馳名國內外,為台灣八景之一。園內為一珊瑚石灰岩地形,左瀕太平洋,面對巴士海峽,與菲律賓的呂宋島遙遙相對,波濤帆影水天一色,自然景觀令人心曠神怡。步道縱橫交錯,可通往好漢石、滄海亭、又一村、幽谷、迎賓亭等風景區。
|
|
 |
龍磐公園
由鵝鑾鼻沿東海岸的佳鵝公路北行,在鵝鑾鼻及風吹砂之間,有一片廣闊的草生地濱臨浩瀚的太平洋,這就是龍磐公園,這個區域是上升的石灰岩台地,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蝕,因此區內有崩崖、滲穴、石灰岩洞、紅土等地形景觀。徜徉在遼闊的草原上,可遠眺曲折有緻的海岸,陡峭的崩崖,此外日出絢爛的彩霞,以及夜晚耀眼的星空,更是難得見到。
|
|
 |
風吹砂
風吹砂為東海岸鵝鑾鼻與佳樂水兩遊憩區之中間站,距鵝鑾鼻約7公里。其臨近地區皆屬珊瑚礁岩,惟獨此處因地層為紅土及沙的混合物,經雨水和風力長期的侵蝕影響,形成沙瀑、沙河、沙丘等景觀。目前因為佳鵝公路的開闢及林務局種植木麻黃,以致沙源流動受阻,逐漸為蔓生植物覆蓋,昔日沙石漫天,宛如置身大戈壁的情景,已不復見到。
|
|
 |
佳樂水
由於瀕臨浩瀚的太平洋,砂岩和珊瑚礁久經強風和海浪的侵蝕,雕琢出各種不同形像的奇岩怪石,例如海蛙石、兔石、球石、方格石、蜂窩岩等,素有『海神樂園』之稱。風景區內有一條全長2.5公里的石板步道,直通最裡面的山海瀑布,是由三條溪流會流而成,分成兩段,瀑布上方有一片草原,視野遼闊,別有一番風情。
|
|
 |
南灣
南灣附近的海底地形和珊瑚礁群豐富,有各種的熱帶魚等海底生物,還有人工漁礁區,因此,也是潛水者的天堂、觀看海底景觀的據點。早年曾經以「金沙白浪」列為恆春八景之一,為眺望貓鼻頭最佳地點,是墾丁最寬闊的沙灘,幾乎所有的水上活動都可以在這裡看得到,如今已成為墾丁水上新潮活動的大本營。
|
|
 |
龍鑾潭
龍鑾潭距貓鼻頭約6公里,原本地勢低窪,每逢雨季附近田園皆成澤國,為農民帶來很大災害,因此政府在民國37年將龍鑾潭建為水庫,不僅助益農田水利之灌溉,而且形成美麗的風景地區,碧波蕩漾,景觀優美。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,許多候鳥如鷸、雁鴨等,皆經過此區或在此過冬,為龍鑾潭的湖光山色增添不少自然情趣,此區已劃為候鳥保護區,使當地更富觀光價值。
|
|
 |
貓鼻頭公園
本區有一自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,其外形像蹲仆之貓而得名,早為恆春八景之一。是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分界點,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的兩端。由於珊瑚礁海岸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產生崩崖、壺穴、礁柱、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,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,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。海水蔚藍清澈,海面下處處是瑰麗的美景,各種不同的石珊瑚、軟珊瑚覆蓋海底,五彩繽紛的熱帶魚、海鰻、蝦、貝類、海藻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,堪為臺灣沿海之冠,世界上其它地區亦不多見。
|
|
 |
關山
位處西邊,居高臨下,視野良好,很適合欣賞落日景色。夕陽西下之時,海面泛起絲絲的霞光,襯托珊瑚礁景觀,別具蒼涼之美,,早年以「關山夕照」名列南台灣八景之一,以福德宮旁一座雙層涼亭為最佳眺望據點。全區為隆起珊瑚礁組成,「飛來石」和「福靈龜」都是珊瑚礁形成的天然奇景。
|
|
 |
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
位於屏東縣車城鄉,分為台灣水域館及珊瑚王國館二館,提供國人有關台灣魚類及珊瑚之生態習性介紹。此外,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建立除了為達成國家既定的教育、文化、經濟與休憩目標外,更希望在對自然的尊重,對環境的愛護,甚至對人類明日世界的展望上,都能盡到自己最大的心力。
|
|